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0

洛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0

  解新富(1887~1949年),河南省洛阳县人。是高跷曲的革新家,“洛阳小调曲子”创始人之一。解新富出身贫寒,担着货郎挑子卖货为生。他生来聪明,记性又好,听人家唱曲儿,他多数都能记下来。他借着走村串乡的有利条件,经常同玩友们进行讨论,磋商各种唱曲的优劣,吸取其优者,扬弃劣者。经过一个时期的艺术实践,他感到原来的高跷唱曲儿,有些是粗声粗气,声韵过低;有些是长腔慢哼,松松散散,不仅人们不愿听,而且不能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于是在多次唱腔实践中……[详细]
  憨玉琨(1888~1925年),字润卿,河南省嵩县人,出生于贫民家庭。光绪末年,杀死豪绅郭八仙投奔杨山,同王天纵、关金钟、张治公、柴云升等结为杨山“十大兄弟”。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豫响应武昌起义,憨玉琨随王天纵攻打洛阳不克,旋赴潼关,加入张钫的秦陇豫复汉军东征军,在潼关至新安一带同清军激战。南北议和后,镇嵩军成立,憨玉琨任第二标标统。他回豫西剿匪,亲手将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二哥憨玉琳毙于旧县街头。民国6年(1917年)冬,陕……[详细]
  葛青(1855~1930年),河南省洛阳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东爆发义和团运动。时45岁的葛青由洛河经黄河放筏贩运货物到山东,参加了义和团下属组织“金钟罩”,同山东人民一起反对帝国主义。回乡后,联系一部分农民群众设坛祭道,舞拳弄刀,运气练功,传教收徒,自称“枪打不进、刀砍不入”,人称“铁老汉葛青”。民国14年(1925年),胡憨战争结束后,国民二军胡景翼部队进驻洛阳,军纪失禁,狂荡肆虐,引起民愤,老葛青率领的金钟罩与洛阳周……[详细]
  丁同升(1889~1916年),字公甫,河南省洛宁县人。其父丁继兰,执教私塾,因争地界与当地劣绅兴讼,屈死狱中。其母被匪抢去为妾,不屈而死。丁同升尚未成年,只得寄居未婚妻的家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8岁的丁同升被岳父退婚逐出,遂与结拜弟兄杨德升一起行劫于华沟坡,购土造短枪2支,潜踪全宝山,结杆数十人,以殷实富户为对象,劫财买枪,扩充实力。次年,杆众达千余。与武中魁、杜老六、杨发青、赵长荣、梅发魁等杆首结拜,因排行第八,故称丁……[详细]
  白眉珊(1879~1925年),河南省洛阳人,清末秀才。曾任陇海铁路洛阳劳动补习学校主任,是洛阳陇海铁路大-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之一。民国1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方区早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民国10年(1921年),他在洛阳铁路补习学校任教时,就满腔热情地支持革命,积极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提出反对洋员-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并主张扩大校舍,购买义地,修建义房等。同年冬,文虎(罗章龙)为陇海铁路-事至洛阳时,白自动到罢委会……[详细]
  郭灿若(1895~1950年),名景星,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人。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在清末已驰名全国。敦灿若是平乐正骨高手郭聘三之子,是郭氏的第五代传人。民国期间,继承父业在平乐行医。他医德高尚,造福乡里。平时只要有病人登门,无论逢年过节,都能做到有求必应。对患者提来的礼物,除少数农产品如玉米棒、红豆、小米外,其余金钱物品一概不收。偃师县民众曾在平乐东门外为其父和他树碑表彰。当时国民党的军政要人胡宗南、卫立煌等都曾请他为其本人和家属治病。郭……[详细]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河南省洛阳人,清末民初河南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吉士。林东郊早年致力国学,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样差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政治和工业。宣统三年(1911年),为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用,并加二品衔。民国2年(1913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后因憎恶当时社会黑暗,愤然离职归里。林东郊晚年以读书、著述、咏诗、写字、绘……[详细]
  朱天水(1909~1938年),艺名香水,外号“洛阳迷”,河南曲子创造人之一,洛阳伊川白沙村人。早年丧父,在自家门口以卖绿豆面条为生,母亲擀面,他沿街叫卖。十五六岁时,因嗓子好学唱高跷曲子戏,并随人在白沙街上和洛阳一些商店门口巡回踩唱。天长日久,结识了不少“曲子玩友”。民国15年(1926年),高跷曲子演员开始走上舞台,朱天水也甩掉“拐子腿”,到剧院学习舞台动作,研究旦角表演手法。民国16年(1927年),他到临汝镇,和朱六来(洛阳大屯……[详细]
  林祖式(1886~1941年),字谷士,林东郊之子。20岁左右,以全县考生第一名入县立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科拔贡,肄业于北京京师法律学堂。以副贡任湖北武昌地方厅检察官。由于办案干练,调任湖北沙市商埠地方检察长。辛亥革命后回豫,任河南省立法政学校校长。继任河南省高等审判庭庭长,开封地方审判庭庭长,河南省实业厅第一科科长。辄于公余,宣传实业救国之道。劝人养蜂致富。民国13年(1924年)左右曾同李显荣(字馨佛,洛阳人,省议会议员……[详细]
  常志箴(1894~1944年),名勤铭,字志箴。河南省栾川县人。少时家贫。其母以树枝画地,教其认字。及长,入塾攻读后,考入开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民国8年(1919年)毕业,留校任教。翌年任直鲁豫巡阅使署蚕桑处长。为洛阳西工的绿化亲自规划,巡视栽种。洛阳桑园街因当时栽种大量桑树而得名。民国12年(1923年)又受聘任河南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民国16年(1927年)结识张钫,先后由张钫推荐历任新安县县长、国民革命军二十路军少将军需处长、……[详细]
  李廷相(1877~1946年),字子良,又名李生,回族,河南省洛阳老城人,自幼好学,考取秀才。民国初期,就读于河南省公立政法学堂,毕业后,初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后相继任光山、罗山、南召、确山等县县长和偃师、中牟、邓县、宜阳、沁阳、孟县、卢氏、嵩县、陕西省兴平县等13个县的司法官。民国34年(1945年),任洛阳县司法官。李廷相在出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时曾以公断一案而得名。当时民众因故打死一个法国传教士,……[详细]
  尤士奇(1873~1946年),字绍铭,河南省孟津县人,清末举人,民国4年(1915年)曾出任江西省南康县知事。他体恤民众疾苦,减轻兵差税赋,增设学校280余所、普及农村教育、组织开发钨矿利国利民,绅民立碑颂其政绩。民国17年(1918年)辞官还乡后,目睹家乡民众文化落后的状况,便带头出钱办学,还亲自到四乡游说,在群众中募捐。在家乡民众的支持下,他先后在家乡办起了“端本小学”、“高等小学”、“弘道中学”等三所学校。尤士奇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详细]
  王云安(1887~1950年),又名祥发,河南省洛阳人。王云安家乡军屯村是少林通臂拳武术之乡,他自幼耳濡目染,渐渐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有空就模仿大人的动作苦练起来。天长日久,他练成了少林通臂拳。民国21年(1932年)开封摆擂比武。王云安代表洛阳县前往打擂。在开封相国寺的擂台上,高大魁伟的王云安用少林通臂拳力挫群雄,荣居榜首。此后,王云安被国民党第三预备师和独立四旅聘请去当武术教官。后任“洛阳行都孤儿-”武术教师。还在洛阳东站收徒传艺。民……[详细]
  翟燕身(1891~1956年),河南省洛阳市人。豫剧演员,工花旦。10岁坐科洛河南滩高崖科班,攻旦行。出科后搭班演花旦、青衣、老旦,后主攻花旦。民国初年,翟燕身曾在洛阳国民剧院演出《凤仪亭》,被观众誉为“活貂蝉”。20年代同周海水、张小乾等豫西名家到开封演出,后活动于洛阳、密县、孟津、沁阳、温县等地,被誉为“豫西第一花旦”。民国27年(1938年)应常香玉、赵锡铭之邀西进长安,从此活跃于兰州、陕州、渭南、西安一带。《洛阳桥》为他拿手戏,……[详细]
  李清义(1894~1959年),河南省孟津县人。因家贫16岁时随父李志成学石匠。由于酷爱碑刻,曾多次外出求教,细心观摩。为了熟悉汉字的间架结构,坚持临帖练习书法,20岁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刻字艺术风格,成为遐迩闻名的铁笔。民国3年(1914年),李清义经人推荐进入洛阳著名书法家林东郊公馆,专事碑刻20余年,深为林所赞赏。当时流传着“请林东郊写碑,非李清义刻字而不写”的说法。李刻制碑文,刀法严谨,一丝不苟。其独到之处有四:其一,中楷、小楷……[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