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唐著名佛教法师、佛经理论家、翻译家。河南偃师县陈家河村人。一生专事研究佛教经论,不畏艰险,远度重山,由印度运回梵文经卷,在长安讲经传教19年,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玄奘13岁那年,朝廷派大理卿郑善果到洛阳度僧27名。玄奘因不满15岁,考试落榜。主考官郑善果见他“年虽小而志怀远大”,就被破格录取。在净土寺削发成为沙弥。唐武德元年,玄奘和二哥长捷从洛阳入长……[详细] |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安史之乱爆发后,房琯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唐肃宗灵武即位,房琯前去投奔,深受肃宗器重,委以平叛重任。但他不通兵事,又用人失误,结果在陈涛斜大败而回。后来,房……[详细] |
明崇俨(646年-679年),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官至正谏大夫。明崇俨年少时,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明崇俨作为正谏大夫,论政事得失时喜欢假借鬼神之言,皇帝和皇后更是对其言听计从。关于明崇俨的死因,当时有为鬼神所杀、为流窜的强盗意外所杀、被太子遣人所杀等说法。人物生平明崇俨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乾封(666年—668年)初年……[详细] |
崔颂(919—968) ,字敦美,河南偃师人。父协,后唐门下侍郎、平章事。颂幼丧母,为外祖母所鞠养。以荫补河南府巡官,历开封主簿、邓州录事参军,以疾去官。未几,诣阙-言事,宰相桑维翰览而奇之,擢为左拾遗,选右补阙。个人履历汉初,加朝散阶,副右散骑常侍张煦册钱俶为吴越王。梁末,协尝使两浙,至是,越人美之,赠贿甚厚。及还,值周祖入京师,为军士剽夺悉尽。世宗镇澶渊,择僚佐,颂与王朴、王敏中皆中其选,以……[详细] |
徐文远,名旷,字文远。其父为南梁秘书郎,母亲是梁元帝的女儿安昌公主。隋朝灭南梁后,徐文远随父亲-迁徙到河南偃师定居。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位通晓经学的学者。隋代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人,都曾在其门下求学。隋文帝开皇年间,徐文远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并为汉王杨谅讲授儒家经典。后来杨谅发动叛乱,徐文远受到牵连被免去太学博士之职。大业元年(605年),经礼部侍郎许善心的推荐,徐文远被任……[详细] |
房孺复,房琯子,河南偃师人。少黠慧,年七八岁,即粗解缀文,亲党奇之。稍长,狂疏傲慢,任情纵欲。年二十,淮南节度陈少游辟为从事,多招阴阳巫觋,令扬言已过三十必为宰相。德宗幸奉天,包佶掌赋于扬州,少游将抑夺之。佶闻而奔出,少游方遣人劫佶令回,孺复请行,会佶已过江南,乃还。及少游卒,浙西节度韩滉又辟入幕。其长兄宗偃先贬官岭下而卒,及丧柩到扬州,孺复未尝吊。初娶郑氏,恶贱其妻,多畜婢仆,妻之保母累言之,孺……[详细] |
房融,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朝名相房玄龄族孙。博识多闻,成进士业。武周时期,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革命,因亲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岭南钦州,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相传曾翻译《楞严经》。其子房琯,在唐玄宗、唐肃宗时期担任宰相。房融,武则天武周时期宰相,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因亲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岭南钦州(今广西省钦州市),死于高州。据传其流放途中,抵广州时,巧遇天竺沙……[详细] |
苏义脑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苏义脑(1949.7.9- )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河南省偃师县人,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2、1988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出站。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石油学报》等多刊物编委。 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详细] |
李圭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圭白(1931.9.25- )市政工程专家。河南省偃师县人。生于沈阳,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顾问,建设部科技委员会顾问,中国水工业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处理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地下水除铁除锰领域,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接触催化除铁除锰新工艺,使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高浊度水处理工艺方面做了大量……[详细] |
徐有功(?年—702年),原名徐弘敏,唐洛州偃师县人,徐文远之孙。他为官刚直不阿,敢于依法办案。徐有功初为蒲州司法参军,后袭封东莞县男。他为政行仁义,不轻易用刑,所以民众深服其能。累迁至司刑丞。徐有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连武则天,他也敢与“争枉直”,曾数次犯颜抗争,坚持正义。有时为争是非曲直,他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虽也曾因此而获罪免官,但仍坚定执法、信念不变。天授元年(690年),发生了道州刺史李……[详细] |
杨源懋(1886~1912.6),字勉斋,河南省偃师县人。青年时代就有大志,19岁中进士。按当时风俗,应设宴报喜亲友。杨源懋视列强侵略为国耻,不以中进士为个人殊荣,坚决不开贺、不送报单。在等候主考官引见的空闲,去天津考察社会情况,在租界亲睹洋人横行,认为今日之租界实为以后洋人统治城市,深感救亡图存的急迫。他订阅许多进步报刊,博览西方政治社会译著,钻研西欧各国富强之道,认为国家有宪法,人民有自治是根……[详细] |
徐彦若(?-901年),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 ,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被拜为宰相。后累进司空、太保,兼任门下侍郎,封齐国公。光化三年(900年),徐彦若以……[详细] |
武亿(1745年—1799年),字虚谷,清代河南偃师人,著名的学者、金石学家,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生著作颇丰。武亿十几岁父母双亡,家境困难,但他却学习刻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武亿中举人,四十五年(1780年)中进士,五十六年(1791年)授山东博山县知县。博山县山多地薄,他充分利用当地矿藏,积极带领民众生产自救,他还在县里开办范泉书院,选拔好学者进行培养,以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他勤于……[详细] |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三国时期学者、官员。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关内侯,又得到晋武帝司马炎赏识,任巴西郡太守,公元278年(咸宁四年)去世。郤正为人不重名利,曾作《释讥》,表明自己淡泊之心境;又醉心于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