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3

洛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3

  于忠(462年—518年),字思贤,又字千年,北魏洛阳人。曾官至侍中、领军将军,权倾一时。于忠出身名门,是北魏名将于栗的曾孙。初仕孝文帝,任武骑侍郎、太子翊军校尉,被赐名登,以朴直见称。宣武帝时渐被重用,以平元禧之功,封魏郡开国公,宣武帝改其名曰忠。正始二年(505年),为太府卿、使持节,兼侍中。曾为西道大使,代表朝廷巡抚诸州县。其间,他严厉执法,对政绩突出的官吏,及时报朝廷予以奖励,对贪赃枉法、罪大恶极者,刺史镇将押送京城由中央处理,……[详细]
  宇文福,生卒年不详,北魏洛阳人。他一生战功卓著,为官清廉有方,名声甚好。宇文福“少骁果,有膂力”。孝文帝太和初年,他先后官拜羽林郎将、建节将军、南征校尉,赐爵新昌侯。因功升为显武将军,不久又为恢武将军、北征将军。他率军击败蠕蠕部,俘敌万余。太和十七年(493年),为假军将军、后军将军,随孝文帝南征。定都洛阳后,孝文帝命他于京城附近寻找合适的牧马之地,宇文福经过反复考察,选定了东至石济、西到河内,跨黄河南北方圆千里之地,成为北魏多年的固定……[详细]
  薛琡(?年—550年),字昙珍,北朝时洛阳人。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代,他善谋划,为官执法严厉。薛琡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薛豹子为北魏徐州刺史。薛琡最初为典客令,是国家负责接待宾客之官。每次待客,他礼节态度都非常优雅恰当,不卑不亢,受到北魏宣武帝高度赞赏。孝明帝正光中,薛琡任洛阳令。都城之地,素为难治。但他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并严肃整顿属下作风。所以,其任职期间,洛阳社会秩序相对比较好。他审案注重的是证据,以理服人,极少对犯人动大刑。于是,……[详细]
  长孙俭(492年—569年),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他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18岁时,长孙俭即为员外散骑侍郎,随从尔朱天光定关中。北魏末年,关中与全国一样,局面非常混乱。大将宇文泰被派往夏州,他以长孙俭为录事参军,非常器重。后关中军事首领贺拔岳被杀,宇文泰急忙赶赴平凉,收拾残局。凡有大事,他都与长孙俭商议,很快控制了关中地区。长孙俭被宇文泰任命为秦州长史、防城大都督,封信都县伯。不久,长孙俭转任夏州刺史,甚得民心。在他的耐心劝说下,相邻……[详细]
  侯刚(?年—525年),字乾之,北魏洛阳人。他出身寒微,但因善烹饪而入宫,历孝文、宣武、孝明三朝,曾权倾一时,特别是胡太后执政时期,他颇受宠信。孝文帝时,侯刚因善于烹饪,能做一手好饭菜,所以常出入宫廷。后被封为中散,又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他忠心耿耿,服侍孝文帝多年。宣武帝因他耿直,遂赐名为刚。其后历任奉车都尉、左中郎将、领刀剑左右,加游击将军、城门都尉、武卫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宣武帝念他对孝文帝的忠诚,以为右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延昌……[详细]
王嘉 [] (?~385)
  王嘉(?年—约385年),字子午,北朝河南洛阳人,著名方士。王嘉形貌丑陋,很不注重举止,看起来滑稽可笑,不与世人交往。他通常不穿华丽衣服,不食五谷,类似现在说的辟谷。然而他外拙而内聪。初隐居于东阳谷中,后居终南山,凿崖穴居。追随其受业者常数百人。前秦时苻坚屡次征他为官,皆不应。他喜谈神仙怪异之事,善预测未来。后来被后秦主姚苌所杀,但许多人说又曾见过他。王嘉著有《拾遗记》,共10卷。前9卷记述上古庖牺氏至东晋历代异闻怪事,末卷记昆仑、蓬莱……[详细]
于翼 [] (?~583)
  于翼(?年—583年),字文若,洛阳人,北周太师燕公于谨之子。于翼“美风仪,有识度”,11岁娶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官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他善谋略,知人善任,为官清正,历任数朝,皆受重用。大统十六年(548年),于翼进为郡公,任大都督,统领宇文泰亲兵,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其后又历任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武卫将军。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因于谨攻江陵之功,朝廷重赏,于谨将所受赏赐分之于诸子,于翼坚决不受,仅于所赐人……[详细]
元岩 [] (?~593)
   元岩(?年—593年),字君山,北周、隋初洛阳人。他从小就喜爱读书,为人正直,注重名节。为官后,他敢于直言诤谏,不计个人得失,堪称一代名臣。元岩步入仕途时为北周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对他非常器重,令他为中外记室、内史中大夫,封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后,为政暴虐,无恶不作,他动辄诛杀大臣,国家几丧,但无人敢于进谏。有一次,京兆丞乐运忍无可忍,遂抬棺至朝堂上向宣帝进谏,面陈宣帝八条错恶,条条有据,句句在理,且皆切中要害。宣帝大怒,……[详细]
丘和 [] 北周、隋、唐三朝重臣 (551637)
  丘和(551年—637年),河南洛阳人。历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个朝代,是北周、隋、唐三朝重臣。文武兼备,显赫一时。丘和少年善骑射,有侠义之风。北周时为开府仪同三司。隋朝为右武卫将军、平城郡公。历任资州、天水和蒲州刺史。为政宽惠,深受朝廷依赖和同僚的敬重。后因参与文帝第五子汉王杨谅的反叛活动,被削官为民。遂倾心依附大将军宇文述,因揭发元胄有功而东山再起,官拜代州刺史。在隋炀帝北巡时,丘和所献礼品厚重,深受炀帝青睐,遂拜为博陵太守,还……[详细]
   虞初(约前140年~约前87年),西汉洛阳人,号黄车使者。汉武帝时,任方士侍郎。据《汉书·封禅书》载:“(武帝)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又说:“太初元年(前104年),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可见虞初在汉武帝时以方士得登高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文学艺术自古有之,诗、赋、散文、小说等,浩如烟海。洛阳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文化积淀深厚,曾孕育过诸……[详细]
  种暠(103年—164年),字景伯,东汉洛阳人。他的父亲是个县令,有财产3000万。父亲死后,种暠把全部财产用来救济同宗及周围乡里贫困之人。后被河南尹推举为孝廉,又被征至太尉府,之后,种暠历任侍御史、州刺史、郡太守、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最后官至司徒。《后汉书》将他列入《循吏列传》,“号为贤相”。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种暠担任检举揭发官吏的侍御史。他立志查明正邪,为朝廷推荐良臣,为民除害。当时,朝廷派杜乔、周举等八大臣到各州……[详细]
单超 [] (?~160)
  单超(?年—160年),东汉中后期宦官,洛阳人,汉桓帝时,因参与诛灭外戚势力,被封为新丰侯。汉桓帝初年,单超任中常侍。当时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桓帝的皇后,他自己为大将军。梁家亲属及其势力布满朝廷内外,他们飞扬跋扈,相互间依仗权势,肆无忌惮。连汉桓帝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因此,心中常怀不满,一直想伺机除去梁氏势力,但又怕计划不周,反而遭遇不测。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去世。有一次,汉桓帝借去厕所之机,偷偷问宦官唐衡,何人与梁氏势力不……[详细]
孟光 [三国] 三国蜀汉大司农
  孟光,字孝裕,三国时期河南洛阳人,长期任职于蜀国,官至大司农。孟光博物识古,博览群书,尤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谙熟汉代旧典,好《公羊》、《春秋》。东汉灵帝末年为讲部吏。后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甚为尊敬。蜀先主刘备定益州,授孟光议郎之职,让他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刘禅继位后,孟光经屡次升迁,官至大司农。孟光为官正直,性格刚烈,直言无所回避,常弹射利病。后主延熙九年(246年),蜀国宣布实行大赦。孟光在大庭广众之中公开斥……[详细]
  种师中(1059~1126年),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年),世居陕西。其祖父种世衡、兄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曾历知环州(治今甘肃环县)、邠州(治陕西彬县)、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为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下,种师中奉诏统领秦凤路(治今天水市)兵马前去抵御。大军行至半途,金兵已退却,种师中遂以两万大军镇守滑州(今河南滑县东)。金兵进攻北宋军事重镇中山府(今河北定……[详细]
  种古(约1024~1093年),字大质,北宋西北名将。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其家早年迁居陕西。他是西北名将种世衡的长子,与其弟种谔、种诊皆有将才,被关中人号称“三种”。种古年轻时仰慕从祖父种放的为人,不事科举。当被授予官职时,则让给其弟。因而当时人称他为“小隐君”。因父卒,他被录为天兴(今陕西凤翔)尉。治平(1064~1067年)末年,任泾原路(治今甘肃平凉)都监。熙宁(1068~1077年)年间知原州(治今宁夏镇原)时,率兵击退羌人的……[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