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商洛 > 镇安县人物

晏安澜


[][公元1851年-1919年]

晏安澜(1851~1919),本名晏文采,字海澄,号丹右,别号虚舟,镇安县北阳山庙坪(今月西乡悦爱村)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长,右参议丞、盐务处提调、盐政院院丞,会典馆、礼制馆、-编查馆、资政院等纂修、监修、顾问、咨议,四川盐运使等职。

晏安澜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十岁即去旬阳沙沟岁进士程西园学馆攻读。其父认为子幼、路远,再三劝阻,但他执意前往求学。两年后,其父见子勤奋则节衣缩食资助。自后在县试和州试时均名列前茅。光绪元年被推荐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省试中举,两年后殿试中进士。晏安澜为官30多年主持盐政甚久,造诣颇深。光绪七年(1881)他整顿淮北票盐,草拟的整顿盐政办法24条,经朝廷批准执行后,淮北盐购销减价一半,使汝、光14州人民受益非浅。据《晏海澄先生年谱》记载,当时盛况为“行旅歌于途,商贾歌于市,农夫歌于野”。

光绪十三年(1887)著《沿海产盐州地理志》,详载我国沿海一带的地理风貌和盐的产运销状况。晏安澜在宣统元年盛夏对江苏、浙江、河南等七省盐场盐务进行深入考察,知盐价因遭受层层盘剥而高涨,盐商唯利是图在盐内掺和泥沙;囤积、滞运,盐税繁重等弊端,造成老百姓食盐困难。香港澳门、广州湾各租界成为来自西贡、椰东方面私盐避风港。晏安澜对此非常激愤,指出:我国沿海万里,内地十余省均产盐,且盐利甚巨,外人垂涎我国盐利日久,如不极力开发国产盐的销售市场,我国盐利必流失国外。通过实地调查,晏安澜对盐区利病洞澈无遗,经常披农伏案秉烛夜读,日夜苦思盐务改革,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产、运、销并重的措施,颇受重视。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晏安澜在清军行营营务处兼办督操。在办理营务期间,经常策马先行,对营宿地的安排井井有条;对粮秣的供需胸中有数;对日军行迹,运送辎重情况更洞察详细。在参战期间除军务外,还涉足了解民情。得知宁远州(今辽宁兴城)和锦州老百姓饥馑待哺和因清军骚扰无度,畏清军甚于日军,甚至多有通日者后,晏安澜在札记中写道“凡寇皆不可纵,凡民皆不可扰”。光绪二十一年,锦州、海城之役因清军散无统纪而受困。晏安澜“请令节制诸将,先径侦敌督战”。参战期间见闻记事均入《虚舟东行录记实》一书。

光绪末年,陕西蒲城知县李体仁欧打蒲城小学教员常自新(同盟会员),拘捕学生,封闭学校。受害者上告后,官方袒护知县,致使冤沉大海。晏安澜在京得知后,约在京陕西同人再三呈奏,伸张正义。清政府在群众公愤下将有关人员革职查办。

晏安澜一生除从事盐政研究外,爱好诗文并善骑。在他考察盐政时,饱览祖国名山大川后,写下的诗文意境深邃,气势豪迈。如在《老云峰寺》中写道“宝相金姿原是幻,琼楼玉宇亦多寒;游人莫作炎凉态,只要登临眼界宽。”在清军服役期间,清帅赠优马一匹,虽名骑手也很难驾驭。晏安澜试骑后,帖然就范。这匹马伴随他在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成为佳话。

民国元年(1912),晏安澜任四川盐运使住泸州,拟设盐运公司,以便调剂运销。后因英国顾问丁恩提出异议而停。时值南北兵事相峙,城内官员多避难离城,独晏安澜留下料理政事,致使直隶督军曹锟手令“各军遇有盐船只准查验,不准留难”。蔡锷将军也给晏安澜来电称:“今日之蜀土非公莫治,今日之川盐亦非公不能振。”在蜀任职期间,蜀民常言“我辈食德受恩”。故晏安澜去世后,国史馆立传,出版《晏海澄先生年谱》。四川乐山县牛华溪建祠以示景仰。祠中供奉晏安澜遗像,匾书“有功于民则祀之,寄托蜀人的追思”。

晏安澜一生俭朴,素日布衣布履,宴客时羹菜从简,平素对贫困朋友常解囊相助。在京多年居商山会馆,无私宅,直至68岁退职时才在北京购宅一幢。



  同年(公元185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江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