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51、蒲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蒲慕明(Muming Poo)美国国籍,神经生物学家。1948年10月出生于南京。1974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生物物理系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杰出生物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蒲慕明在神经轴突生长的导向、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电活动对突触……[详细] |
钦俊德,昆虫生理学家。浙江安吉人。钦俊德1916年4月16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城郊钦家上。194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院理科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创立中国第一个昆虫生理研究室揭示昆虫与植物的生理关系,阐明了昆虫选择植物的理论研究马铃薯甲虫、飞蝗、棉铃虫、粘虫、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食性和营养及植物成分对它们生长和生殖的影响以昆虫天敌……[详细] |
153、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籍,材料科学家。1961年11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87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王中林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他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纳米能源技术。王中林研究小组2006年发明了纳米发电机,2007年成功研发出由超声波驱动的可独立工作的直流纳米发电机……[详细] |
154、张翔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籍,光电学家。1963年12月生于中国南京市。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讲座教授、Ernest S. Kuh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学及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主任等,中国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任。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翔是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详细] |
155、戴汝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汝为,云南昆明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师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后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至今。1980年作为国家首批派出赴美访问学者师从著名模式识别大师傅京孙(K.S.FU)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自控联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详细] |
刘仙洲,(1890.1.27-1975.10.16),机械工程专家。河北完县人。191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头等荣誉”毕业文凭。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汉语讲课,并发奋编写多种中文教材,成为我国自编工科大学教科书的创始人。奠定了我国机械工程教育的基础。1933年,开始编订《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定义并统一了汉语机械工程名词。同时是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详细] |
157、李政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详细] |
158、文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兰(1946—),泾县人。1964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0年毕业。1978年,在廖山涛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他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北大学数学系学习, 198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1988年他回国,在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把微分动力系统确定为研究方向,并把主要精力投向该领域的核心部分。微分动力系统是一门有关系统演化规律的数学学科,其背景与物理、力学、天文等各……[详细] |
陈能宽(1923.4.28--2016.5.27 )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人,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实验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详细] |
160、洪德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洪德元(1937—),绩溪县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79-1981年在瑞典隆德大学作访问学者。1988年晋升研究员,198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导,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世界植物志》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和日本……[详细] |
161、马佐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籍,微纳电子科学家。1945年11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74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马佐平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科学认知及技术发展,尤其是在MOS栅介质 (包括高介电常数的栅介质)的科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1970年始他在做超薄(~4纳米)栅氧化硅研究中指出隧穿电流对MOS特性的重要影响,发现了辐射效应或热载子效……[详细] |
程孝刚,(1892.6.1-1977.8.1),机械专家。江西宜黄人。1913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在铁路工程方面造诣很深,对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与运用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对机车的性能与运转方面深有研究。率领专家考察日本铁道工厂及有关技术部门,回国后在津浦铁路上加以运用,成绩显著。创建了湖南株州机厂,并试制成功两用汽车(轨用及陆用)。在桂林机厂进行改造10-……[详细] |
163、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祚庥, 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1927年8月24日生于上海,籍贯安徽望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捣(c)获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选择法则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对层子模型……[详细] |
164、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李德仁,男,生于1939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历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亚洲GIS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详细] |
方守贤,加速器物理学家 1932年10月28日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一种由于自由振荡而引起的不等时性现象。1982~1983年在西欧联合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参加新型强流反质子积累环设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