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 > 丹徒区历史人物介绍4

丹徒区历史人物介绍4

   王元清(1917—1944),又名王泽,丹阳县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求读,18岁以教书谋生,参加-阁组织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社”。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抗日自卫团,并以大汪家小学为基地,组织“青抗会”、“儿童团”,用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民国28年(1939)4月加入共产党。民国29年6月,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成立时,任镇江县丹八区农抗会主任,后调任山北县二区区长。民国30年4月,召开区委会议,夜宿樊村,因叛徒告密,次日中午被日军包……[详细]
  邵建甫(1918—1944),原名连保,又名振礼,大港镇人。幼年丧父,中途辍学,16岁到上海学徒,参加受共产党影响的厂外夜校学习。民国27年(1938),毅然离沪去太湖地区参加地方抗日武装,不久加入共产党。次年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工作。镇丹县成立后,任县委社会部副部长兼-长。日军“清乡”前,被派隐蔽于丹阳西门小学,以校工身份,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后又转至城内五洋商店管帐,经常活动于日伪据点与游击根据地之间。民国32年,镇丹县县长包建……[详细]
   徐盘荣(1915—1943),原名古荣,武进县人。民国26年(1937)11月,日军侵占武进,盗贼蜂起,土匪猖獗,各村成立自卫团体,徐参加了大刀会。不久,大刀会被国民党改编为忠义救国军五支队一大队,徐任二中队教官。民国28年6月,“忠救军”派一大队潜赴浒墅关,拦击虹桥机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徐贯彻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意图,途中策动两个中队携械投奔“江抗”。民国29年调澄西县五区任联络员,6月任区大队长。翌年春,加入共产党,任澄、武、锡三县边……[详细]
   陈安义(1914—1942),化名赵志清,原籍东海县人。幼年随父逃荒至江南,落户丹徒县和尚洲。虽未上过学,却能读书看报,敲起锣鼓能说淮书。民国27年(1938)上半年,随其堂弟陈士桃参加韦永义的抗日游击队。6月下旬,游击队火烧谏壁洋桥时,陈士桃不幸牺牲。陈安义至谏壁孩溪韦永义部,后去和尚洲,缴获伪警察0,成立和尚洲自卫团,赶走盘踞该洲的鄂之华部,取得焦山和尚洲芦滩收入及税收,解决自卫团军饷;自卫团则保护焦山利益与合法地位。民国28年1……[详细]
  何其一(1920—1941),原名其英,上会乡下会村人。幼入私塾,后读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停课,在家乡经常参加宣传抗日、-的活动。民国27年(1938)秋,新四军挺进苏南,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何闻讯后瞒着家人和新婚妻子,前往参加。数月后,回乡组织“青抗会”、“妇抗会”,并常于夜间破坏丹句公路和日伪军电话线,延阻日伪军事行动。次年4月,调东南局党校学习4个月,加入共产党。回村后发展党员,成立党的组织,建立游击小组。是年底,任镇六区委……[详细]
   袁先锋(1921—1941),四川重庆市人。幼读私塾,13岁考入法国传教士办的明诚中学。因对奴化教育、外籍传教士和中国修士们肆意辱骂殴打学生强烈不满,编儿歌痛骂洋人洋奴。校方严令追查,但无实据,义得教师掩护,始免开除。初中毕业后,考入重庆市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值抗日呼声遍及全国,袁在校中组织“真理读书会”、“暴风歌咏队”,自任队长,领导青年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民国26年暑假,利用学生军训机会,瞒着家人奔赴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加入共产党……[详细]
   辛文龙(1901—1940),上会乡高陵村人。幼年丧母,家贫,父卖田供其上学。18岁即执教糊口。民国15年(1926),参加北伐战争,因负伤解甲归里,经营香烛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茅山地区盗贼蜂起,辛号召村民敛资购枪,亲任教官,组织村自卫队防匪、抗日。1938年冬,结识了新四军一支队的同志,加入共产党,参加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工作。后任镇、句、金、丹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委员,组织领导当地抗日斗争。不久被国民党镇江县县长庄梅芳逮捕,陈毅曾……[详细]
  车一轮(?—1940),北京人。抗战初来茅山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后任镇丹金县委金六区宣传队队长,税务干部。民国29年(1940)6月,在西旸油榨头村突与国民党六十三师遭遇,不幸被捕,押至荣炳乡的靠皮山。次日拂晓,乘机逃出,因身被反绑,无法快跑,即跳入村边茭白塘中躲避。天亮后复落敌手,囚于生地里村,受尽了坐老虎凳、钉手指、酒灌鼻子、火烧鼻孔等酷刑,始终坚不吐实。被敌枪杀时,高呼“共产党员是杀不尽的”、“打倒汉奸-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详细]
  范敏(1916—1940),原名春宝,学名钦铭,无锡人。9岁丧母,12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东林高小读书,品学兼优。毕业后,因贫槽坊学徒。“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曾参加无锡广大师生、爱国青年声援北京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经常阅读革命书籍,结识了店员、秘密共产党员包厚昌。包被捕后,范去书店也遭关押,经跳窗逃出。“七·七”事变后,参加“无锡抗敌后援会”,从事救护工作。无锡沦陷前,随后援会改称的“无锡县青年界抗敌-团”,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到达南……[详细]
   马峰(1912—1939),原名冯华约,西麓乡冯巷村人。幼读私塾,21岁去南通一钟表店学徒。次年初,其父及长兄被国民党政府以“土匪”罪逮捕杀害;次兄同时被捕判刑入狱,抗战初始得释放;马峰也被牵连,回镇受审,后经保释回南通。学徒4年满师后,自行开业。因不堪地痞流氓的欺凌,拜师习武以保店护身。民国27年(1938)春,南通沦陷,迁居掘港,常与当地抗日宣传队接触,深受教育。不久,听说次兄华玉在镇江伪警察大队长谈朝宗手下任中队长,气愤不已,遂……[详细]
   陈庆年(1862—1929),字善余,辛丰乡西石村人。父樊恒,清太学生,一生任塾师。陈自幼随父读书,12岁就师于高公书院,好研究文学,经史百家无所不读。21岁补县学生,寓居金坛,常在书店看书,发现多年企求而未得者疾读牢记,返寓苦忆而录于纸。清光绪十二年(1886),录取江阴南菁书院,为院长甬东大经师黄元同、清末著名学者王益吾所赏识。取得优贡生后,不复追求功名,以热中科举、猎取富贵为可耻;而悉心治学教书,终身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在江苏……[详细]
   赵蓉曾(1852—1924),字镜芙,系赵伯先的父亲。博学强记,精通古文,数次乡试未中,遂无意功名,家居教书。学生先后500余人,成名立业者很多。他教的内容虽为四书五经,但注重德育,教授方法则多鼓励学生思考,领会内容实质,常以“临危不惧”、“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富贵不能淫”等教育学生;从不要求死记硬背,并注意劳逸结合。学生中曾组织“清音队”,每日下午4时许,管弦之声不辍,在他门下学习的无不感到身心舒畅。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乐……[详细]
  姚锡光(1857—1921),字石泉,号石荃,丹徒人。少时聪明好学,清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先后任内阁中书,安徽石埭、怀宁等县知县,莱州、直隶州知州。常与北洋将领考察天津、大沽等地海防。甲午战争时,为山东巡抚李秉衡幕僚,得亲见当时的公文军令,亲听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后来将这些资料整理写成十余万言的《东方兵事纪略》,书中分析甲午战争失败,“乃封疆之吏,将帅之臣,内无整军经武之谋,外无致命遂志之节。”说明他写此书目的,是要人们“……[详细]
   赵念伯(1887—1919),原名毓驯,又名,字驭六,大港镇人,为赵声大弟。赵光(1890—1929),原名毓光,又名馨,字翊三,为赵声的二弟。两人幼随父读,后念伯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毕业时部试一等,任排长、队官;光则于南京陆军召募新兵时应征入伍。经赵声引导介绍,均入同盟会,参与赵声领导的反清活动。赵声受端方破孩离开新军三十三标后,念伯负责声与三十三标中革命志士的联络工作,不久随声去香港。光于清宣统三年(1911)初,亦至声处。黄花岗……[详细]
  王化成(1903-1965),江苏丹徒人。少年入清华学校读书,1923年毕业,负笈入美研习国际法。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1924届学士学位(B.A.)、芝加哥大学1924届博士学位(Ph.D.)。1927至1928年在哈佛大学专研国际公法。早在1924年,王化成便自美致函母校建议改设大学和增设中国社会科学。1927年更参与组成清华文科课程委员会讨论会,对创办之初的政治学系的课程设置提出批评建议。1928年9月甫一归国,即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