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 > 泾阳县历史人物介绍

泾阳县历史人物介绍

  雷士俊(1611-1668),清诗文家。字伯吁,世称艾陵先生。先世陕西泾阳人,居江都之艾陵湖。庠生。攻古文、经史。已而潜研理学,留心时政。入清,弃诸生,筑室艾陵湖上,闭门著书,往来者唯袁继咸、孙枝蔚、施闰章、王士祯诸人而已。贫老负气,悲愤得疾以卒。《江都县志》言其“为文鉥心刿胃,既脱稿,犹必琢磨再四,始出以示人。”著有《艾陵诗文钞》,另有《艾陵文集》。……[详细]
  康弘勋,陕西泾阳人,清朝官员,曾任江南河道总督。……[详细]
  张老四(1874-1948),陕西省泾阳县三渠乡南里庄村人。民间秦腔艺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生,幼年喜爱戏曲、音乐,随老艺人学唱“乱弹”,由于有较高天赋,触类旁通,掌握了娴熟的板胡演奏技巧和数十折秦腔折子戏唱段。后随“自乐班”串村顾事,每逢出场,围观如堵,广受欢迎。张老四能拉能唱,嗓音清脆,字正腔圆,婉转动听,有声有色,听者如痴如醉。对生、旦、净、末各个行当唱腔都能应付自如,黑红不避,老少皆扮,缺何角色就演何角色,被赞为全能“……[详细]
  李兴运 陕西泾阳县人。1936年12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陕西仪祉农校,当年被分配至柞水,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岩寺区农技站主任、营盘林场负责人、营盘木材加工厂副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采矿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铅锌矿矿长兼党支部书记、柞水有色金属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系柞水县第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兴运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详细]
  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晚年号师佛子。陕西泾阳人。12岁时在泾阳巨富柏森家给其子柏惠民做书童伴读,后肄业于三原宏道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四川开始与井勿幕交往。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井勿幕在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发展中国同盟会会员时,即介绍高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陕西同盟会中的骨干人物。他积极支持井勿幕联合会党、刀客的主张,介绍会党首领吴虚白与井勿幕结识。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召开的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大会……[详细]
  卫志毅(1905~1973)陕西泾阳人。1925年考入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部在耀县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1926年4月随军进西安参加反围城斗争。11月底,西安城解围后,转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的随从副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入西安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学习,任校学生会主席和纠察队队长,2月经院长刘含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奉中共陕甘区执委会之命,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前往商县龙驹寨(今属丹凤)开展国民革……[详细]
  柏惠民(1888~1940)字筱余,亦作效愚。陕西泾阳人。父名柏森,系陕西巨富,曾以重金延聘名儒为子教诲启蒙。筱余后入三原宏道工业学堂学习。他读书务观大略,不计精熟,尤好阅新闻报章,与同里姚文山、高又明相友善,以学道经世为怀,常讨论古今兴废及中外时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高又明等联络革命人士,在三原设立勤公社,为同盟会秘密活动据点,常由上海等地购买进步书籍、报刊,散发渭北各县,联络学校师生,宣传革命。……[详细]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满仍值南书房,旋调吏部;二十九年(1849)督江西学政。咸丰帝即位,张应召陈述政见,提出“明黜陟,宽出纳,禁糜费,重海防”。得咸丰帝赞赏、采纳,……[详细]
   徐法绩(?~1836年),字熙庵,陕西泾阳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两年后,由于父母年老,生活无人照料,他便辞职归家,赡养父母达10年。道光九年(1829),朝廷将他补为御史。他认为作谏臣,向皇帝上疏言事或弹劾大臣,当从大处着眼,顾全大局,不宜以细微末节之事堵塞皇帝的视听。他上疏陈述了“求人才、捐文法、重守令、绳贪墨”四件事,颇有见地,被朝廷采纳,擢升他任给事中。他曾经负责稽查户部银库,两袖清风,……[详细]
  王承烈(生卒年不详),字逊功,陕西泾阳县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解元,四十八年(1709)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初年,他任监察御史时曾出巡东北,查清了谋财害命大案,因有清正廉明之声,受雍正皇帝特准召见。次年,被升为湖北漕运使。他采纳当地人意见,把应运送的粮食就便兑换成银两,节省了运费数千缗,百姓欢喜,朝廷也以他有才干,超升他为江西布政使。他一到任,立即对衙门进行了整顿,将-受贿的官员予以清除,歪风邪气立即大煞,政……[详细]
   李念慈(生卒年不详),字屺瞻,号劬庵,陕西泾阳县人,清代画家、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任山东新城知县。因为赋税拖欠而被罢官。后在清军对吴三桂作战时,他运输军饷有功,被起用为湖北天门县知县。康熙18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未被录用。他生性浪漫,不喜拘束,爱好漫游名山大川,无意于仕途竞进。他善写诗绘画,擅长山水,以写意为主,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拘泥于景色。诗画同时闻名。后隐居于泾阳泾河谷口,著有……[详细]
   张恂(生卒年不详),字稚恭,一字壶山,陕西泾阳人。幼年酷爱读书,天资聪明。及到青年时,喜吟诗作赋,兼学书画。书法“二王”,画师董源,长于山水,善用渴笔,墨法苍浑,具有古淡天然之致。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正值战乱未任职,他东游壶山(在河南鲁山境内)隐居。清顺治二年(1645),他再南下至邗上(今江苏江都地区),专门结交吴越文人名士。十二年(1655),清廷授他中书舍人职,顺治皇帝闻其画名,又命兼任给事中。晚年,他更专心于诗画,……[详细]
魏学曾 [] 明朝大臣、学者 (15251596)
  魏学曾(1525年—1596年),字惟贯,号确庵,泾阳(今陕西泾阳)人。明朝大臣、学者。魏学曾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等职。在辽东时,他平定兵变、抵御蒙古、厘治屯田,颇立功绩。张居正主政后,魏学曾与其不和,被贬回乡。张居正死后,以南京户部尚书之衔致仕。万历十八年(1590年),出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镇军务。他一意主战,派兵击杀河套回部首领唐兀·明安,获授……[详细]
  张问达(?~1625年),字德允,明代官吏,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由知县征授刑科给事中。当时青海部长火落赤屡犯甘肃、宁夏边境,连年用兵。张问达请朝廷免征全陕所欠赋税,得到神宗同意。后升为工科左给事中。他上疏陈述太监征矿税时对地方官员任意打杀,拆毁民房、挖掘坟墓等胡作非为情况,请朝廷撤回各地征收矿税之太监,罢征矿税,神宗不理。数年后,张问达主持山东典试,赴任途中,见到饥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又上疏请立即罢征全国……[详细]
   李世达(?~1600年),字子成,明代大臣。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曾任户部、吏部主事、文选郎中、南京太仆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职。万历二年(1574),李世达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升右副都御史,总管河道。李因故未到任,改派为浙江巡抚,后因病回乡。病愈后督漕运兼凤阳巡抚。当时黄河泛滥,淮安告紧,李世达建议修石堤捍城。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每年冲淹良田,李世达请示朝廷开越河以杀水势,都得到神宗同意。后历任南……[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