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南省历史人物介绍9

湖南省历史人物介绍9

  周临之(1899-1969),字子庄,安仁县排山乡人。8岁启蒙,16岁时因家贫而进行半耕半读,18岁在家乡教私塾。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加入国民党,1926年当选为安仁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后任县总工会秘书、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大革命失败后,周临之到长沙投奔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在湖南军官讲习所训练,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训练,历任司令部副官、少校参谋、中校团副、第三战区独立兵站支队长。1945年9月退出军界,先后任湖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参……[详细]
  武希良(1899—1981),名显建,字剑清,郴县(今苏仙区)五里牌柘源村人。父武万才,清光绪时署广东潮洲总镇、琼州府(今海南省)总兵(镇台),封振威将军,晋升建威将军。武希良于1924年12月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不到两月,编入战斗序列,任入伍生二连一班班长,参加讨伐陈炯明之东征战斗,激战棉湖。1926年元月军校毕业,以优秀学生留校服务,派第四期军官第一团任排长。7月,组建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任总司令部第一师第二团第八连连长,参加右冀……[详细]
  陈子英(1902-1982),字允叔,幼名高方,宜章县笆篱团腊园陈家村(今属白沙圩乡)人。因家中生计困难,8岁过继二伯父为子。13岁时为逃婚离家赴桂阳曾致远部当兵。经曾保荐投考入黄埔军校六期步科,1929年毕业后分至南京小营军校教导总队为见习官。翌年任国军三十六师一二六团一营三连少尉排长,1933年5月升上尉连长。参与蒋介石对苏区“围剿”各役。西安兵变爆发后,随部进击,事平后留驻西安。1937年8月陈子英参加“淞沪会战”。营长阵亡后奉命……[详细]
  李国源(1902-1959),安仁县竹山乡人。其父李召藩,秀才出身,为县参议。召藩先生为人正直,遇事敢言。除积弊、清浮粮,县人皆称颂,被举为“孝廉方正”。生子国基、国源二人。国源8岁时,与兄国基师从李贞元老先生,10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名列前茅。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可谓少年得志。毕业后即在冯玉祥办的西北军政干训班受训,又在军需学校特别班毕业,从此踏上军旅。国源初在何键部下任上尉军官、少校参谋、军需等职。民国十六年在危宿……[详细]
  邝积典(1903-1983),字继尧,号笠云,宜章县近城团白石渡老湾村(今属白石渡镇)人。1922年考入湖南第三师范,毕业后在宜章县立高小任教。1926年1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0月毕业任国民革命军团政治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冬得悉宜章农民暴-动,便将湘军逃兵遗弃家中的步(防敏感词屏蔽)枪子弹400余发秘密献出。多次拒绝蒋介石派去江西“剿共”。1934年在国民党军政部工作。1939年1月任福建省保安……[详细]
  何子伟(1903-1950),又名何昆雄,原籍资兴市州门司镇白筱村,1903年12月生于湖南酃县水口上坑,出生即过继给经商的叔父做儿子,家境较富裕。何子伟先后就读资兴县乐城高小、长沙岳云中学、汉口明德大学商科。1924年5月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在黄埔军校时,集体加入了国民党,毕业后曾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排长、副连长,第三期中尉排长、区队长,第四期入伍生军官团上尉连长,国民党新编第一师少校营长、中校代团长,上校团长。1933年7月他……[详细]
李荩萱 松山战役功臣 (19031983)
  李荩萱(1903-1983),生于资兴蓼江镇一农家。1921年在郴州读书时,因对父母包办其婚姻不满,成亲两天后就跑回学校。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与中共党员陶铸同学友好。1927年起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1937年当团长时参加淞沪抗战、保卫南京等战斗。1944年李荩萱在中国远征军第八军任辎重兵团上校团长,率部参加“松山战役”。渡怒江之前,他让各营把酒分到排里,各排杀一只公鸡。他亲自喝鸡血酒,领全团盟誓:“弟兄们,向日本鬼子讨还血债的……[详细]
  邓昊明(1904-1998),又名邓裕斌、邓光汉、邓亮,永兴县程排源人。父亲邓启光耿直敦厚,读书多年,未获功名,替他取名裕斌,希望他长大后文武双全,光宗耀祖。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思想进步的二哥将他改名为邓光汉。1919年春,考入衡阳私立成章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接触进步民主思想,阅读大量的进步书刊,同时,发挥他演讲的天赋,登台宣传新文化运动,被选为代表,成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后又被选为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委员,开始对社会变……[详细]
  李克廷(1906-1978),字泪生,资兴市青腰镇黄金村人。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一大队学习。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排长、连长。1930年后,历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连长,陆军中、上校参谋主任(1937年被派到延安18集团军115旅任上校联络参谋),上校团长,少将副参谋长。1948年,任军事委员会少将特派员,派赴长春任战地视察官。同年10月21日,在长春随新7军投诚(1987年,认定其投诚人员身份)。195……[详细]
  廖凤运(1906~1958),苏仙区廖家湾乡人。1924年,从湖南省立五中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5年3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少尉见习。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中尉排长、上尉连长、河南省军官团少校区队长。1933年,调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第一营少校营长,1939年任191师542团团长,1944年晋升为师长驻守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带。解放战争,其部队在扶眉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经兰州整训后……[详细]
  欧阳午(1908-?),生于安仁县禾市乡泗江村的一个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从小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读毕私塾后,考入长沙复初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南群志大学。1928年,投笔从戎,考入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分配在国民党宋希濂将军的陆军三十六师,由见习官升至排、连、营长。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著名的南京保卫战和台儿庄战斗。1942年,调入八十八师二六二团任团长。1945年,在怒江通惠桥龙陵战役中,由于指挥得当,扭败为胜,打通了富有战略意……[详细]
  首章铃,女,郴县永丰乡雅市坪(今白露塘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12月病故,终年73岁。她父亲首成骥,又名德廷、字亦材、号明卿,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9月21日,后来中举,在江西德州府万载县(今宜春市)任县丞,主要管理文书诸事,帮助县太爷做些县里的事情。由于办事干练,朝廷授予他奉政大夫。光绪七年(1881),他退职回到家乡,设立了一所私塾(今雅市坪首家围院内)办教学,培育了很多优秀人才,朝……[详细]
  朱志元(1911—1995),别名朱志远,汝城附城东溪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中国画。他在入党前就从事革命活动,入党后担任地下交通员,办过交通站。抗日时期,组织上给了他两块银元,他开了个刻印铺,不仅养活自己,还给组织提供活动经费。1943年到重庆工作在周恩来身边。1946年在晋绥《抗战日报》从事美术工作。他喜欢书画艺术,很想入“鲁艺”,但领导见他会篆刻,要他仿制敌人的各种证件,让同志们打进敌占区,他慷然应允,乐此不疲。他制作……[详细]
  段廷珪(1873—1960),初名段荣华,学名段兴黉,号碧江,晚年自号庸庵老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八日生于兴宁县(今资兴市)寥江市。父亲段平熙,靠替人做雇工维持家计。后来稍有积蓄,便自租一个小店面,以染布为营生。段廷珪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自幼天资聪慧,刻苦好学,就学于郴侯书院,参加县里童试,考取了秀才。又赴省试,高中举人。光绪皇帝亲赐“中书科中书”金字牌匾,封七品官衔。清末维新,取消了科举考试,各地兴办学堂……[详细]
  黄耀华(1889—1920),原名黄福厚,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白菊塘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常同邓中夏等人研讨学业,探索救国救民的真谛。1919年3月,参加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为骨干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约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对。1919年5月3日晚上,黄耀华参加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的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骨干大会,抗议巴黎和约关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特权的决定,他在会上慷慨陈……[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