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清(1210年-1283年),临海县(今临海市)城东下渡人。宋理宗的皇后,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月,册封为皇后。德祐二年二月,元军进驻钱塘,为保全临安城,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谢道清74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
人物生平
被选入宫
谢道清生下来时就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谢渠伯死得早,家道愈发衰落。谢道清曾亲自从事家务。
当初,谢深甫任宰相,有援立杨太后之功,杨太后很感激他。理宗即位后,打算选择皇后,杨太后命令选择谢家的几位女儿。只有谢道清未嫁在家,兄弟们想把她送进宫里。她的伯父谢攑伯不同意说:“如果奉诏献女,当要厚置嫁妆,今后不过是一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呢?”恰遇元宵节晚上,县里有喜鹊来灯山做巢,人们认为这是有后妃的祥兆。谢攑伯不能阻止,于是出资送谢道清上路入宫。
端重有福
不久谢道清出了麻疹,过一段时间,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当时贾涉的女儿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入宫后,理宗想立贾氏。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宋理宗身边的人也私下议论说:“不立真皇后,竟立假皇后吗?”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于是决定立谢道清。开始封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月,册封为皇后。
谢道清被立为皇后,贾贵妃独得宋理宗宠爱;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以姿色得宠。谢道清对此毫不介意,宽大为怀。杨太后认为她很贤惠,而且宋理宗对她也越发优待尊敬。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部队渡过长江,理宗打算迁都到平江、庆元,谢道清劝谏不可迁都,深恐动摇民心,理宗才作罢。
维持危局
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宋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进谢道清的的三代: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父谢景之都封为鲁王。宗族男女各分等升官赐封赏赉。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即皇帝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年老而且有病,大臣们多次请她垂帘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再三强求后谢道清才同意。加封谢道清的五代。
谢道清因为战争费用太多,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汰减慈元殿提举以下-,省去泛索钱每月一万。平章贾似道战败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谢道清说:“贾似道三朝以来勤劳从政,哪能因为一旦获罪而失去优遇大臣之礼?”先削夺他的官职,后来才依法贬死。
临安朝官见国家有难,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国破降元
德祐元年(1275)六月初一,发生日食后,谢道清削去自己“圣福”的尊号来顺应天变。丞相王飊既老且病,陈宜中、留梦炎庸碌无所长,每天在朝堂相争斗。而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弃官逃去。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宜中。十月,才回到朝廷。谢道清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人的部队说:“我们母子不足为念,难道不报答先帝的恩德吗?”夏贵等人也少有人来。
这月,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上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就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着再三请求,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却仓卒不到,于是宫车已驾好,时候将晚而陈宜中不到,谢道清大怒而作罢。
德祐二年(1276)正月,又命令陈宜0使元军军中,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责难这样做,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也暗中逃走。谢道清秘密安排江万载摄行军中事,带兵暗中保护益、广二王等部分赵宋皇族及部分宋庭机构撤离临安,准备重建宋朝。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政权才彻底0)。
三月,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
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
历史评价
杨太后:“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
《宋史》:“后既立,贾贵妃专宠;贵妃薨,阎贵妃又以色进。后处之裕如,略不介怀。太后深贤之,而帝礼遇益加焉。”
蔡东藩:“宋多贤母后,而太皇太后谢氏实一庸弱妇,以之处承平之世,尚或无非无议,静处宫闱,若国步方艰,强邻压境,岂一庸妪所能任此?观其初信贾似道,及继任陈宜中,而已可知谢氏之不堪训政矣。似道为祸宋之魁,夫人知之,宜中之罪,不亚似道,当元兵东下之时,如文天祥四镇之谋,及其后血战之策,俱属可行。即至元兵已薄临安,文、张请三宫移海,背城一战,利钝虽未可必,宁不胜于束手就俘乎?宜中一再阻挠,必欲以国授虏而后快,是似道所不敢为者,而宜中竟为之。赵氏何负于宜中,顾忍出此谋?太皇太后何爱于宜中,顾宁受此辱?要之似道误国,宜中-,谢后妇人,偷生惜死,卒为所欺,盖亦一-奴也。灵鹊之祥,何足信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