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人物

钱宝琮


[公元1892年-1974年]

钱宝琮(1892—1974),家琢如,嘉兴人。幼年在城区塔弄张子廉家塾读算学、英语等课。后入嘉兴府学堂。15岁考入苏州铁路学堂工程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取浙江省公费留学生,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宣统三年(1911),获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12年2月在浙江省公署任职,负责筹划拆除杭州旗营、开辟新马路等工程事务,后去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任教。1913年任江苏省第二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主任,后兼任附中教务主任,并参加中国科学社、学艺社等学术团体,任《科学》杂志。1920年起,研读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著作,对天算书籍进行考证、校订、整理,并用现代的数学符号、语言阐述古代学者的科学理论、方法和贡献,使国内外学者认识我国古代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许多伟大成就。同时也为中国数学史、中国天文史的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1926年在南开大学讲授数学,开设数学史课。1927年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1929年改由陈建功教授任数学系主任,自此钱宝琮任浙大教授直至1956年。1932年出版《中国算学史》(上卷),1933年出版《古算考源》,蜚声海内外。抗日战争中期,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慕名专程往贵州湄潭拜访钱宝琮。

1956年,钱宝琮经竺可桢推荐,调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任一级研究员并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科学史集刊》主编。同年,在其组织下,开始编写《中国数学史》。这部著作从古代一直写到1911年,为钱宝琮几十年来研究中国数学史的总结性工作,为中国数学史这一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半个世纪来,宝琮注重数学史实和源流的考证、分析,其论文和著作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李约琴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的数学史家中,李俨和钱宝琮是特别突出的。钱宝琮的著作虽然比李俨少,但质量上旗鼓、相当。”

钱宝琮治学严谨,坚持真理。50年代初,对于教育界几乎全盘苏化的现象深为不满,在一次讨论苏联教材优越性的座谈会上,发言认为:“正和欧美教材有其优点和缺点一样,苏联教材也有它的优缺点。现在把苏联教材捧上了天,似乎好得不能再好;把欧美教材跺下了地,坏得一无是处,这种不加分析的态度,我就不赞成。”“文革”中,遭受批判,-停止数学史研究。1972年春患中风,卧床不起,但仍坚持接待各处来访同志,讨论问题。1974年1月5日病逝于苏州。中国科学院于2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钱宝琮追悼会,并将骨灰盒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钱宝琮著述繁富,主要著作还有《中国数学史话》、《算经十书》(校点)、《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合著)、《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等。教学科研之余,亦耽吟咏,尤长于五古,与苏步青等时有唱和之作。著有诗集《骈枝集》。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葛衢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