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1909—2001年),原名黄震椿,龙岩县(今新罗区)龙门赤水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十五日出生于贫苦农家。15岁进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民国16年(1927年)1月至民国17年5月,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并开始创作。民国19年3月,经钱杏邨(阿英)介绍参加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系首批成员之一。同年9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马宁创作了《陆根荣》、《处女地》、《铁恋》、《苏维埃随笔》、《马宁诗集》、《马宁随笔》等许多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和城市起义。
民国23年5月,“左联”组织遭到破坏,马宁一度与党失去联系,他利用华侨身份转移到马来亚,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曾任马来亚共产党 组织“南洋反帝大同盟”常委和马来亚“普罗艺术联盟”主席,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民国25年回国后,在龙岩县开办医院,并兼任院长及从事教育工作,这一时期,马宁积极寻找党的组织,设法与党取得联系。其间,认识了邓子恢、张鼎丞。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宁奔赴皖南从事抗敌后援会的宣传工作,并于民国27年7月恢复党的组织关系。民国27年至29年,在皖南新四军军部负责《抗敌报》、《电讯新闻》和《救亡日报》。其间,他曾撰写《抗日宣传提纲》。在《抗敌报》创办一周年时,毛泽东、朱德曾联名发贺信。张鼎丞亦给该报寄送“我们首先跃起,予以打击者以打击”的挂联,以资鼓励。民国29年冬,马宁因病由组织决定离开皖南撤到桂林。民国30年2月转赴南洋,边治病边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并多方为中共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民国31年12月回国后至民国37年7月,先后在桂林、广州和香港、马尼拉、新加坡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民盟海外组织的活动以及华文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先后创作《椰风胶雨》、《香岛烟云》、《无名英雄传》、《将军向后转》等长篇小说和杂文,以文学的力量鼓舞民众,热情赞美劳动人民的人性和美德,歌颂光明与进步的美好未来。
民国38年6月,马宁经香港进入东江解放区,随即奉命陪同闽西起义领导人之一的李汉冲等人赴揭阳、梅县向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与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的领导请求地方政权移交与起义部队改编问题。1951年12月,作为人民团体代表,马宁出席了福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任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福建省文物收集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农民报》主编、省文教厅文化处处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2年后,任福建省文联主任、省文联创作委员会主任。他经常深入闽西故乡生活,创作以闽西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先后发表《红色故乡随笔》,短篇小说《落户的喜剧》(后被改编为电影《青山恋》)等着作。此外,尚写有长篇小说《海岛儿女》书稿。
“文革”期间,马宁受到错误批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领导工作。1979年,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主席团成员和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0年,担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为省文联的恢复重建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985年马宁离休后,仍关心文艺事业的发展,笔耕不辍,先后发表了十几万字的“左联”回忆录并出版有《香港小姐奇婚记》、《马宁选集》等着作。
马宁是福建省着名作家。曾当选福建省政协第一、四、五届委员。
2001年12月10日,在福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