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威远县人物

林南甫


[公元1901年-1994年]

林南甫(1901—1994)威远县界牌镇人。幼年在威远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随父学习中医。民国年间在界牌场自营“集义生”中药铺,坐堂主方。1951年任威远县第二防疫委员会主任,1953年任界牌乡联合诊所主任。1954年当选为县第一届人民代表,1955年调任县城区中心联合诊所门诊部医务主任,同年5月,任县人委卫生科副科长,1971年任县革委民委组副组长。1972年8月,任县卫生局副局长。1977年当选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1979年,先后任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理事,中医协会内江地区分会常务理事,威远县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县二、三届政协副主席,1982年晋升副主任中医师,1987年退休。

林南甫在幼年时受家传父教,全心习医,广读医书。青年时,初读名医陈修图医著,通学内经、难经,熟读伤寒、温病学、金匮要略,神农本草,参阅各家学说,熟悉并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父亲病逝后,继承先父医业“集义生”药铺,开始行医主方。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理论与临床实践。民国年间,传染病爆发流行,缺医少药,他研究同仁方药,用各家学说加以佐证,诊疗霍乱、天花、疟疾、麻疹、脑炎等传染病、流行病,药到病除,疗效显著,县内外求医患者络绎不绝。

中年时,他对中医经典著作,理法方药融汇贯通,诊治技术全面提高。他对内、妇、儿科疑难重症的治疗有很高的水平。治疗用药味少、量小,以轻、灵取胜,屡获奇效。擅长儿科诊治,详为辩析,颇有研究。他认为:小儿生理是初生幼苗、体质未定,气血未足,筋骨不坚、脏腑脆弱,易虚易寒易热,变化多端,起病迅速。病理方面:冷暖不能自理,饮食不知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浸,内易为饮食所伤。诊断六淫外感,要不伤其气血,保其胃气。勿掉其津液。治疗食积,要知其食积久而生热,热久而积化为诞,诞变痰热,热痰相搏而生风,风、热、痰相煽而为百症从生,食、热痰留中则腹胀痛,下行则泄痢,上送则呕吐,变为重症,治之方法,宽其胸膈,理其肠胃,化其痰诞,清其食积,则病自愈。若以苦寒清热、攻不消胀,此非所宜。

在几十年行医生涯中,他医德医风高尚,看病不分地点、不计时间,不讲报酬。不论贫穷富贵、地位高低,一视同仁,在县内医务界及各界人士和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甘当伯乐,积极培养中医后继人才。1958年至1966年先后举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班,培训中青年中医80名;三年制中医学徒班一、二、三班,培养中医111名,毕业后充实县内区、乡、镇卫生院,1978年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一、二班,培训80余名中西医结合人才。

他著书立说,积极整理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建国初期,组织名老中医研究组,钻研经典著作奥秘,发动医务界人士群策群力献方献药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秘方。与名中医宋正湘、叶雉君共同整理,编写《威远县中医秘方••••验方集》,收集内、外、妇、儿科二千余方;《中草药性汇通》,解决了困难时期药品缺乏,以草药代替中药用103种;《中医预防知识》,为三年自然灾害预防肿病、妇女“两病”流行起到较好作用。他坚持编写中医献方临床医案,心得体13类313项,以《严陵医话》印发。1981年,已八十高龄的他编写完成积65年临床经验医案103例,命名《名老中医林南甫经验选篇》,在县科委、县卫生局联办的《中医专刊》印发全县中医人员参考。同时,林南甫擅长书法,任四川省书法协会会员,威远县书法协会顾问,为发展威远县中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四川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内江地委、内江地区行署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4年6月9日病逝,享年94岁。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王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