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亚洲 > 泰国人物

比里·帕侬荣


[公元1900年-1983年,泰国第7任政府总理]

比里·帕侬荣(PridiPhanomyong,中文名陈家乐,1900年5月11日-1983年5月2日)又称銮巴立。泰国政治家,泰国总理。

1900年帕侬荣出生于泰国古都阿瑜陀耶城,父亲是个华裔商人,祖籍广东澄海上华镇下陈村,而母亲是暹罗人。1920年到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1927年2月,他与6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巴黎创建暹罗人民党(又称民党),1932年6月24日,以民党成员披耶帕凤为首的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泰国的君主-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成立议会,颁布宪法。1933年6月20日,披耶帕凤领导少壮派军人再次发动政变,任新政府总理,比里·帕侬荣出任内务部长。后曾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等职。

生平

泰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又称銮巴立。1900年5月11日生于泰国古都阿瑜陀耶城。1917年考入泰国司法部创办的法律学校。毕业后,取得法学学士学位。1920年由司法部选派到法国公费留学,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在法国留学期间,比里·帕侬荣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1927年2月,他与6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巴黎创建了暹罗人民党(又称民党),这个组织日后逐渐扩大,成为泰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

1932年6月24日,以民党成员披耶帕凤为首的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泰国的君主-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成立议会,颁布宪法(见泰国1932年政变)。比里·帕侬荣是九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并出任玛奴拍功内阁的不管部部长。由于他提出的将土地、资本收归国有的经济计划草案未能在内阁会议通过,辞去部长职务。

1933年6月20日,披耶帕凤领导少壮派军人再次发动政变,本人担任新政府的总理,邀请比里·帕侬荣出任内务部长。

比里·帕侬荣在担任政府公职期间,曾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民众的工作。如在一些府修筑公路,沿湄南河建立几座海员医院,帮助农民修建堤坝等。他一度出任外交部长,负责对外谈判,取消过去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文化教育方面,1943年建议创办法政大学,并亲自任该校校长达18年之久。

1942年1月,泰国对同盟国宣战。比里·帕侬荣在国内组织抵抗日本运动,后来与国外的“自由泰人运动”联合。

日本投降后,比里·帕侬荣曾三次出任泰国总理(1946年3月24日~6月3日,1946年6月8~9日,1946年6月10~20日)。任职期间,力图实行较为民主的统治,但未能实现。1947年11月,銮披汶军人集团发动政变,比里·帕侬荣经新加坡到中国政治避难。1949年2月26日,他回国领导的政变失败后,离开泰国再度来到中国,侨居21年,1970年移居巴黎。1983年5月2日在巴黎逝世,终年83岁。


  比里·帕侬荣相关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銮探隆 (19001988) 泰国第8任政府总理 亚洲泰国
李驹 (19001982) 园林学家、园艺教育家、花卉专家 上海市


  同年(公元1983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銮探隆